<s id="inp9w"><nav id="inp9w"><em id="inp9w"></em></nav></s>

      1. <i id="inp9w"><form id="inp9w"></form></i>

        1. 沁陽市德遠機械有限公司

          2020年國際森林日

          作者: 中國紙業網 閱讀: 1301 發布日期: 2020-03-24
          信息摘要: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湖北咸寧、十堰、荊州、宜昌、黃石等地林業生態建設有序開展。目前,全省新造林42萬余畝、完成年度計劃近四成,松材線蟲病清理除治任務完成近六成。


          當地時間23日,澳大利亞奧委會全體執委一致表示:由于選手們不能保障正常訓練,代表團將無法在今年7月集結;澳大利亞已通知選湖北多地搶抓時節播綠造林。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湖北咸寧、十堰、荊州、宜昌、黃石等地林業生態建設有序開展。目前,全省新造林42萬余畝、完成年度計劃近四成,松材線蟲病清理除治任務完成近六成。

          2020年是精準滅荒、長江兩岸造林等重大生態工程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今春湖北植樹造林和疫木清理的有效時間大大壓縮。各地分區施策,疫情低風險地區,搶抓季節加快推進;中風險地區,部分開工,錯時作業;高風險地區優先疫情防控,做好前期謀劃和準備。

          各地積極與交通運輸部門溝通協調,在嚴格監測、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切實保障苗木、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運輸暢通。積極組織尚未外出的農民參與造林綠化,就地就近解決用工短缺難題,同時也為暫時難以返城的農村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省林業局聯合武漢園林與林業局采取網絡義務植樹形式,推進全社會關注、參與造林綠化,共建美麗家園。

          同時,積極推進松材線蟲病防治,加快疫木清理,加強疫區檢疫封鎖,防止疫木流失。疫木除治截止時間由3月底調整為4月15日,對確實無法在媒介昆蟲羽化前完成疫木除治任務的,將分區調整方案,采取補救措施。(中國綠色時報)

          2020年北京市將綠化造林20萬畝

          隨著氣溫逐漸走高,北京即將進入植樹造林的黃金時節。記者了解到,位于大興、順義等地的13項綠化造林續建工程已復工,全市將在3月下旬拉開春季大造林帷幕。

          今年全市將新增綠化造林20萬畝、城市綠地700公頃,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升到44.4%,城市綠化率達到48.5%。

          在核心區、中心城和城鎮地區,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全市擬新建41處城市休閑公園、13處城市森林,以及50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使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到85%,不斷改善市民身邊的綠化環境。

          平原地區圍繞新機場、冬奧場館、溫榆河、南中軸等重點區域,建設大尺度城市森林,新增綠化面積9.23萬畝、改造和提升0.41萬畝,新建和恢復濕地2200公頃。將重點對市郊鐵路懷密線、京張高鐵、雁棲河、新機場周邊等重點生態廊道進行加寬加厚,填平補齊,增強生態功能,營造優美景觀。

          全市各區目前正在抓緊辦理造林工程前期手續,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和拆遷騰退工作。目前大興、順義等區13個續建項目已順利實現復工復產,2020年新建項目也正在搶抓前期手續辦理,將于3月下旬陸續進場施工。

          截至目前,今年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全部127個項目已有90個項目完成立項,超過七成。全市已完成流轉土地7.03萬畝,拆遷騰退5.63萬畝。(北京日報)

          安徽省春季植樹造林任務完成超八成

          春風綠江淮,植樹正當時。入春以來,安徽省各地堅持打好防疫與生產“兩場硬仗”,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有力有序推進植樹造林工作。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全省已完成人工造林49.43萬畝,占今年計劃任務的82.38%,其中池州、六安市已提前完成造林任務,黃山、宣城、滁州、亳州、蚌埠、阜陽、淮南市完成任務均達85%以上。

          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2月下旬,省林業局印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造林綠化通知和加快林業復工復產意見,強化統籌協調,及時調度安排。各地圍繞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進一步落實各級林長責任,在確保疫情防控和滿足復工復產前提下,創新工作方法,強化統籌,強化服務,運用現代信息手段,幫助林業企業就近組織勞動力,就地調劑當地苗木,以多點、分段、錯峰等不聚集的方式開展植樹造林。滁州、安慶、宣城等市依托林長制“五個一”服務平臺,采取“點餐式”服務,幫扶林業經營主體解決難題。阜陽、宿州市通過印發公開信、告知書以及電話、微信等線上平臺組織協調造林用工和物資保障,組織扶貧戶參加造林增加勞務收入。蚌埠、淮北、六安等市利用行業微信、行業組織、專業供銷三個信息平臺為造林工作提供服務,全市90%以上的苗木企業實現了生產與銷售同步。

          突出重點工程。全省主抓國家長江防護林工程和中央財政補貼項目造林重點,鞏固提升林業血防、農業綜合開發名優經濟林工程,切實抓好木本油料林和特色經濟林基地建設,引導林業企業、造林大戶和專業合作組織集約化、標準化經營。各地持續優化造林結構,發展優良鄉土樹種,加大高效經濟樹種造林比重。今年安徽省新發展木本油料17萬畝,現已完成造林11.56萬畝。安慶市把油茶作為主打樹種,今年發展油茶5萬畝,占全市造林計劃一半以上。

          各地利用大量勞動力滯留在家的有利條件,大力開展農戶庭院綠化、農村“四旁”綠化和城鄉“四邊”綠化,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結合交通、水利等工程,拓展城鄉綠化空間。(安徽日報)

          山西吹響春季造林的號角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刻,全省林草系統堅持“特殊時期、特殊辦法”的原則,量化細化造林任務,從南到北已陸續吹響春季造林的號角,為三晉大地增綠色,為脫貧攻堅助力。

          近年來,山西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實現綠化彩化財化“三化同步”為目標,以保持植綠增綠耐力、提升造林護林能力、激發國土綠化活力、挖掘林草富民潛力“四力齊發”為動力,實施太行山、呂梁山“兩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創新機制,全流域布局,按山系治理,整區域推進國土綠化,統籌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綠色成為美麗山西底色。

          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2019年,山西省堅持以實施“兩山”工程為引領,聚焦“四大重點區域”,完成營造林520萬畝。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山西省累計營造林1898萬余畝,累計投入營造林資金達111.32億,到2018年森林覆蓋率達22.79%。

          生態與脫貧互促共贏。2019年,山西省林草系統大力推行“黨支部+生態扶貧”模式,全面啟動實行PPP項目,聯動實施“造林綠化務工、退耕還林獎補、生態管護就業、經濟林提質增效、林業產業綜合富民”五大項目,帶動53.1萬貧困人口增收10.3億。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山西省將以建立健全“林長制”體系為抓手,以推進實施“兩山”工程為載體,以全面加強黃河防護林和環京冀綠色屏障為重點,確保到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23.5%以上;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林草專項規劃,將造林向黃河流域傾斜,力爭黃河流域86縣9個林局2020年完成320萬畝。同時,著力抓好黃土高原百萬畝生態經濟型防護林基地建設項目、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示范建設項目、黃河中游殘垣溝壑區防護林營造綜合配套技術示范項目。(山西日報)

          四川:早春時節增綠忙

          當前是春季綠化造林的最佳時節。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四川各地正抓緊植樹造林。

          “方竹造林應該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肥沃土地上,土層厚50公分以上。整地打窩規格是:長60公分,寬60公分,深40公分……”視頻中,宜賓市興文縣方竹種植的“土專家”陳文富邊講邊操作。

          視頻的另一端,仙峰苗族鄉群魚社區村五組組長姚紹偉正在觀看學習。

          興文縣是四川種竹大縣,2月至4月是方竹造林的最佳時節??h林業和竹業發展服務中心在開展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利用“互聯網+林業”對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以前挖個坑就栽,不懂什么技術?,F在按規格種,竹林長得好,竹筍產量也上來了?!币B偉說。復工以來,他已經帶領五組的村民新種了500多畝竹子。

          據興文縣林業和竹業發展服務中心竹業促進股股長周永潮介紹,疫情期間為了更好地服務種植戶,除了錄制不同竹類栽種短視頻外,中心還依托縣方竹研究院成立了“造竹造林專家服務團”,召集了縣內一批林業高級工程師、鄉土專家、業務骨干等,把他們的技術特長、電話、微信二維碼等信息發送至農戶手中。

          如今,在四川不少地方,大家紛紛抓住造綠時節,揮鍬鏟土,干勁十足。記者從四川省綠化委員會獲悉,2020年四川將繼續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構建穩固的生態安全體系和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全年將完成營造林8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草原植被綜合蓋度達到85.8%。

          在長江的重要支流嘉陵江沿線,綠滿村莊。廣安市武勝縣金光鄉的百善花椒基地里,技術負責人雷勝勇正帶領著20多個村民除草、施肥。這片花椒基地沿嘉陵江分布,長約5公里,面積2000多畝。

          2018年四川啟動嘉陵江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計劃在嘉陵江流域營造以生態防護林、景觀林和產業基地為主的生態屏障,僅2019年就完成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營造林167.8萬畝,推動長江兩岸和黃河源頭生態持續向好。

          “以前一下雨,裹著泥沙的渾水從山上流到嘉陵江。但那種場景已經好幾年沒見了?!睆男≡诩瘟杲吷祥L大的雷勝勇見證了生態屏障帶來的改變。

          自廣安市的5個重點林業項目2月4日復工復產以來,每天有9支造林隊伍、500余人,進行著清林除雜、整地打窩、栽植苗木等造林復綠工作。

          據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劉宏葆介紹,四川將從建設竹林風景線、治理重點區域生態問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創建森林城市等方面推進大規模綠化全川,同時堅持產業興綠,選擇生態經濟型樹、竹、草種,大力營造花果林、景觀林,讓綠化更好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新華網)

          寧夏:“云”植樹為塞上山川增綠

          這個春天,一起“云”植樹。記者從自治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獲悉,“中國網絡植樹公益網——寧夏網”現已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微信和支付寶二維碼捐款通道,倡議各地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植樹造林工作,積極探索“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模式。

          這一網絡平臺由中國綠化基金會與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合作建立。當前,正在進行的網絡植樹公益項目,以“30一棵樹,2000一畝林”的捐贈方式,主要用于毛烏素沙漠治理。捐贈樹種主要有樟子松,紫穗槐、沙拐棗、沙冬青等,這些樹種普遍適應性強,耐鹽堿、防風阻沙性較好。此外,公眾還可通過樹木認養、綠地養護、古樹名木保護等多種形式,參與造林綠化活動。

          凡社會各界捐贈支持“寧夏網”公益項目的善款,均須統一匯入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贈賬戶,由其根據項目規劃嚴格使用,并在項目官方網站定期向社會各界公示項目捐款、項目財務報告(年度)、項目審計報告(年度)。

          近年來,寧夏不斷創新義務植樹盡責方式,破解群眾植樹難、愛綠捐助難、單位護林難、植樹找地難等問題,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更有內涵,更具活力,富有成效。自治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自治區林草局向社會各界人士發出倡議,爭做綠色文明的傳播者、建設者,參加義務植樹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職責,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讓愛綠、植綠、護綠、興綠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命線,匯聚建設美麗新寧夏的堅實力量。(寧夏日報)

          陜西:走,植樹去!

          植樹是我國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之一。從1981年3月12日我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以來,陜西累計參加義務植樹3.85億人次、植樹22.75億株,為國土增綠做出了突出貢獻。進入春季以來,陜西省廣大干部群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開展義務植樹,為三秦大地增添新綠。

          義務植樹蓬勃開展

          近日,在漢中市漢臺區漢王鎮大興村,漢臺區綠化委員會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漢臺區黨政機關干部“3·12”義務植樹活動。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家戴著口罩,保持距離,但植樹熱情絲毫不減。他們有人拿著鐵锨挖坑,有人提著水桶澆水,有人拿著樹苗栽樹,配合默契。

          漢臺區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夏金虎向記者介紹,當天他們共種植了橘苗5550株,種植面積達到50畝。漢臺區將以此次活動為序幕,在全區大力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活動,計劃全年植樹65萬株。

          宜君縣這兩天也啟動了義務植樹活動。在福地湖景區綠化造林點,大家戴著防曬帽,在黃土地上種下一棵棵樹苗和希望。

          三月,三秦大地的人們在用自己的力量為陜西增綠。

          據了解,這些年,陜西通過啟動重點區域綠化工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及“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等工程,使得關中大地園林化、陜北高原大綠化、陜南山地森林化正在逐步實現,陜西國土綠化持續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在繼承中創新開展,取得明顯成效。

          為滿足機關、社團、群眾不同方式參與義務植樹的需要,陜西建設了各類義務植樹基地。

          每年春季,各級領導都會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率先垂范履行法定植樹義務,有力推動了陜西省義務植樹活動開展。

          山陽縣翠屏山森林公園和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是陜西省首批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這兩處基地的建設,為陜西省更廣范圍推廣該項工作積累經驗。

          陜西省按照“方便群眾、重在參與、不拘形式、靈活多樣”的原則,將義務植樹與屋頂綠化、立體綠化、城市綠化等相結合,為公民提供更多盡責選擇。

          創新形式渠道多樣

          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的同時,也為綠化公益事業開創了多渠道。

          3月10日,西安市第八十九中的學生師辰蕙收到了10086的一條群發短信,內容是號召大家“依法盡責植樹、共享綠水青山”,短信里還附帶著一個全民義務植樹網的網址。

          出于好奇,師辰蕙點開了這個網址,網頁里“捐款盡責”一欄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說:“打開后,里面出現了很多綠化項目,然后我給‘森林安康 綠色空港’項目捐了100,并且得到了一個電子版證書。我就很開心地把它發到了朋友圈,好朋友看見后也跟著一塊捐了錢?!?/p>

          據了解,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的指示精神,全國綠化委員會于2017年啟動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工作,把義務植樹與互聯網有機結合,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

          陜西作為全國首批4個試點省份之一,于2018年6月開通了陜西全民義務植樹網,通過組織各種線上線下活動,拓展了造林綠化類、撫育管護類、自然保護類、認種認養類、設施修建類、捐資捐物類、志愿服務類等8類盡責形式。

          截至2020年3月,陜西全民義務植樹網共吸引3.4萬人網上捐款,吸納公眾捐資149.9萬,初步形成義務植樹“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兩翼發展新格局。

          榆林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劉璇告訴記者,近年榆林市也創建了自己的全民義務植樹網和義務植樹微信公眾號,截至2020年3月,兩個平臺累計發布信息近200條,全市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5.6%。

          商南縣創新落實“三定三包”義務植樹責任制,開展“百千萬”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全縣13個鎮、108個縣直部門單位,2000余名干部職工、16萬名群眾,積極投身綠色商南建設。榆林市從2009年到2019年,500多家資源開采及轉化企業主動投入造林綠化的隊伍中,累計投資8.1億,完成造林81萬畝。

          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保護母親河,美麗中國夢”“大手拉小手,換樹1+1”“我為秦嶺植棵樹”“世界絲路 美麗中國”“營造學子林·保護母親河”等一系列主題義務植樹活動的開展,以及“公仆林”“八一林”“青年林”“記者林”等各種紀念林的營造,使陜西各行各業人士積極投入到了義務植樹之中。

          同時,陜西還將義務植樹與生態教育、森林城市等相結合,賦予義務植樹新內涵。陜西建成森林體驗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30多處,教育培訓人數超千萬人次,經驗在全國推廣。

          2019年榆林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期間,榆林人民“大地植綠”的熱情和“心中播綠”的激情高漲,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636.9萬人次,累計植樹3134萬株,昔日沙海變綠洲。

          據悉,自2004年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啟動以來,陜西已成功創建7個國家森林城市、33個省級森林城市,4個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森林城市的創建,激發了人民參與義務植樹的熱情。

          此外,陜西還將義務植樹基地建設與脫貧攻堅、城市建設融合推進。如西安市將義務植樹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在幫扶村建立單位植樹基地,幫助貧困戶改善居住環境,促進“五美”建設順利推進。

          “現在不管是在陜南、關中還是陜北,開車路過的地方幾乎都是一片片樹林。樹多了,環境就好了,這幾年我明顯覺得陜北的降雨量在不斷增加?!痹谖靼沧錾獾年儽比送跸既缡钦f。(陜西日報)

          重慶啟動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全市林業工作電視電話會上了解到,今年是重慶市國土綠化提升行動三年攻堅決勝之年,重慶市將力爭全年完成營造林6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2%左右。

          據了解,去年,全市林業系統縱深推進全域綠化,全年共完成各類營造林6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0.1%。

          “今年將完成的640萬畝營造林主要布局在33個有扶貧任務的區縣?!笔辛謽I局生態修復處處長楊德敏介紹,利用當前的植樹造林黃金時節,重慶市將集中要素加快推進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力爭上半年完成全年營造林計劃的50%以上。同時,重慶市還將推進鄉村綠化和城市生態環境修復美化,抓好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長江防護林三期、國家儲備林、中央造林補貼、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等林業重點項目,確保如期實現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目標。

          為解決長江及主要支流兩岸造林綠化質量不高和生態屏障功能脆弱等問題,重慶市從去年起開始制定實施方案,計劃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今年,該方案將正式通過并實施。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戰略,重慶市將“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的實施范圍確定為長江干流重慶段及嘉陵江、烏江、涪江重慶段,涉及28個區縣。同時,今年市林業局還將通過高質量建設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等為主體的生態廊道和沿鐵路、公路等為重點的生態通道等措施,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成渝地區城鄉綠化一體化,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重點領域建立聯防聯控機制。

          今年,重慶市還將繼續推動“林長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放管服”改革等林業改革。今年6月,重慶市將力爭全面完成主城“四山”涉及區及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大巴山、七曜山、大婁山涉及的萬州區、巫山縣等15個區縣林長制試點工作任務,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運行機制和制度成果。

          響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總攻動員令,市林業局今年將充分發揮林業在脫貧攻堅中的生力軍作用,開展生態工程、產業發展、生態補償、改革創新、科技服務等8大生態扶貧專項行動,建立健全林業生態扶貧成果鞏固長效機制。(重慶日報)

          全民行動 燕趙大地綠意濃

          3月12日,我國迎來第42個植樹節。

          42年來,河北省始終把開展全民義務植樹作為提高城鄉綠化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發動,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廣大干部群眾廣泛參與義務植樹的積極性,有效地增強了全社會綠化意識、生態意識和責任意識,全面提升了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有力推動全省造林綠化工作蓬勃發展,為建設美麗河北作出重大貢獻。

          全民植綠護綠

          初步形成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綠化新格局

          “我家原來光禿禿的院子里現在也種上了樹,兩三年后滿院綠色,還能吃到水果,真是一舉兩得?!?月18日,在當地林業部門指導下,邯鄲市肥鄉區天臺山村村民孫娜娜在自家小院栽下7株蘋果、石榴苗。望著充滿生機的苗木,她高興地說。

          邯鄲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市開展春季和秋冬季兩次義務植樹活動,主城區完成義務植樹20余萬株。今年,該市扎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號召更多人植綠護綠,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義務植樹是一項重要活動,也是呼吁人們重視造林綠化的重要載體。在河北,每一年的植樹節,我們都吹響向綠色進軍的號角,全民義務植樹已成為推進國土綠化事業的重要力量?!笔×謽I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建設部門組織開展了園林城市創建活動,推進城市公園、廣場綠地建設;交通部門實施了綠色覆蓋工程,大力開展綠色通道建設;婦聯系統組織廣大婦女開展綠色家園創建活動,“三八綠色工程”成為廣大婦女參與義務植樹的標志性品牌;共青團系統結合保護母親河行動和創建共青團綠色示范基地,帶領廣大青少年積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廣泛開展營區綠化,以“構筑綠色屏障、建設第二故鄉”為主題,大力支援地方綠化建設……

          在義務植樹活動的有力推動下,燕趙大地舊貌換新顏,昔日的大片荒山、荒地披上了綠裝。

          ——城鎮綠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截至2019年底,河北省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23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1.57%和37.97%。

          ——廣大農村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大力開展主街道、庭院、村莊周圍等綠化活動,河北省逐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樹中、人在綠中”的優美環境。

          ——有力推動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張家口冬奧會賽事核心區、太行山綠化、沿海防護林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

          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計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12億多人次,植樹41.55億株,初步形成了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綠化的新格局。

          強化養護管理

          增強義務植樹基地后續發展能力

          “樹種選擇方面,選擇了經過林區引種馴化實驗且適合在林區生長的耐沙、耐旱品種;苗木栽植時固定根系,泥球帶水,保證根部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提高苗木成活率;地點選擇方面,要求加大樹木間距,保證后期樹木生長對營養和光照的需求?!苯?,在石家莊小壁林區管理處,技術人員指著一排排整齊的苗木介紹。

          去年春季,小壁林區植樹2萬余株,植樹面積200余畝。栽植完成后,管理處隨即組織專業隊伍對社會團體及市民義務植樹成果進行后續完善、整理,強化養護管理,確保苗木成活率。

          為保證義務植樹的效果,河北省首先做好義務植樹基地的規劃工作。各地每3至5年對義務植樹基地規劃一次,確保集中連片,規模見效。

          每年植樹節前,各地認真制定年度施工方案,明確各個單位的任務、責任和完成時間,明確技術服務單位、技術指導責任單位、各單位義務植樹責任地段、需栽植苗木品種規格以及獎懲措施。林業部門組織力量按標準檢查驗收。

          隨著經濟林、苗木產業的發展,河北省還不斷推動義務植樹基地產業化,增強其發展后勁。

          近日,在石家莊欒城區萬畝苗圃基地,各種苗木在春風吹拂下顯出新綠。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去年,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石家莊市機關干部踴躍參與,在這里種下了1000多棵大葉女貞,壯大了基地的苗木產業。

          為提高義務植樹成效,確保綠化成果,河北省把義務植樹林地通過拍賣、租賃、招標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明確林地權屬,明晰林地經營主體,不栽一棵無主樹、不造一畝無主林,通過確權讓利,充分調動了群眾植樹造林積極性,加快了義務植樹林地使用權流轉步伐。

          據介紹,在穩定林地所有權,放活林地、林木使用權和經營權的前提下,河北省還探索完善了競價拍賣、招標承包、租賃經營、股份合作等四種義務植樹基地開發模式,加快基地產業化步伐,增強了基地后續發展能力。

          創新植樹形式

          “互聯網+義務植樹”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多個方面

          打開當地網站,張北縣市民王海軍開始留心起義務植樹信息?!跋M衲昴軌蚝图胰藶樽鎳嗔粝乱黄G色?!彼嬖V筆者。

          依托阿里云聯數據中心等項目,張北縣發揮在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大力開展“互聯網+義務植樹”,普及義務植樹知識,組織義務植樹活動。去年,該縣完成義務植樹110萬株。

          近年來,河北省堅持把“互聯網+義務植樹”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太行山綠化攻堅、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等重點工程相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河北省把互聯網與全省造林綠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安排,使義務植樹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更具特色?!笔×謽I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互聯網+義務植樹”已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

          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等工作結合起來,河北省將其作為衡量創建工作主要指標貫穿始終;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發動農民參加鄉村義務植樹活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身邊增綠結合起來,義務植樹涵蓋了美麗鄉村、綠色單位、綠色校園、綠色小區創建,干部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身邊增綠帶來的變化;與鄉村旅游發展結合起來,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人們實現了“要我栽”向“我要栽”的轉變,造林綠化熱情進一步提升。(記者 曹智 通訊員 孫閣)

          湖南省完成造林面積126.355萬畝

          今年湖南省計劃完成人工造林面積155萬畝。各市州、縣市區林業部門不因疫情誤春風,積極組織復工復產,全省春季造林穩步有序推進。

          據各地上報數據,目前,14個市州共完成整地面積155.85萬畝,為計劃任務的100.55%;完成造林面積126.355萬畝,為計劃任務的81.52%。在造林方面,衡陽市已超額完成任務,為計劃任務的110.57%,張家界市、長沙市也完成較快,分別達到96.22%、93.33%。

          冷水江市林業局農歷正月初六即組織班子成員等到義務植樹點造林。復工復產期間,該局與各造林單位積極聯系,主動到現場開展技術指導;安排專項資金110余萬為三尖鎮提供黃桃苗木3萬余株,為錫礦山地區提供泓森槐、楸樹、柏木、喜樹、大葉女貞等10多種苗木8萬余株。為確保錫礦山地區植綠復綠4000畝任務完成,該局與鄉鎮、村兩級多次對接,逐村落實地塊。目前該市已完成整地14616畝,造林6436畝。

          嘉禾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在統一復工后,組織造林施工隊搶抓黃金時節,有序開展山林清理、整地打穴和植樹造林,圍繞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林相改造、儲備林建設等項目,大力開展珍貴樹種、彩葉樹種栽植。截至目前,該森林公園已完成整地打穴14萬個,陸續栽植山烏桕、黃檀、楠木、紅椆等9.7萬株,栽植面積達2300多畝,預計在3月底前可完成5000畝的年度造林任務。(湖南日報)

          護林、造林:

          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筑起北方綠色長城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湖北咸寧、十堰、荊州、宜昌、黃石等地林業生態建設有序開展。目前,全省新造林42萬余畝、完成年度計劃近四成,松材線蟲病清理除治任務完成近六成。

          2020年是精準滅荒、長江兩岸造林等重大生態工程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今春湖北植樹造林和疫木清理的有效時間大大壓縮。各地分區施策,疫情低風險地區,搶抓季節加快推進;中風險地區,部分開工,錯時作業;高風險地區優先疫情防控,做好前期謀劃和準備。

          各地積極與交通運輸部門溝通協調,在嚴格監測、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切實保障苗木、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運輸暢通。積極組織尚未外出的農民參與造林綠化,就地就近解決用工短缺難題,同時也為暫時難以返城的農村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省林業局聯合武漢園林與林業局采取網絡義務植樹形式,推進全社會關注、參與造林綠化,共建美麗家園。

          同時,積極推進松材線蟲病防治,加快疫木清理,加強疫區檢疫封鎖,防止疫木流失。疫木除治截止時間由3月底調整為4月15日,對確實無法在媒介昆蟲羽化前完成疫木除治任務的,將分區調整方案,采取補救措施。手,提前做好奧運會延期一年的準備。此前,加拿大呼吁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舉行,否則,加拿大將不會派出運動員參加。(中國綠色時報)

          責任編輯:趙曉一

          咨詢熱線

          0391-5688887
          国产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_玖久在线精品视频_亚洲中文字幕人妻_最新中文中幕无码高清在线
          <s id="inp9w"><nav id="inp9w"><em id="inp9w"></em></nav></s>

            1. <i id="inp9w"><form id="inp9w"></for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