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正在推進的新一輪退耕還林,豐都縣已新建產業基地22.5萬畝,涉及全縣30個鄉鎮(街道)、70個貧困村、7910戶貧困戶,為當地主導產業的壯大和群眾脫貧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豐都縣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扎實推進退耕還林、重要支流植被恢復、天然林保護、低效林改造、森林撫育等生態修復工程。依托2002年前一輪退耕還林工程,豐都縣就完成退耕還林15.29萬畝。2014年,豐都縣又啟動實施了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
為了使退耕還林真正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共贏,豐都縣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推進過程中,注重與當地產業的結合,根據工程要求和實際情況,確定了“2+2”的主導產業發展路徑,即主推筍竹和木本油料產業,繼續鞏固紅心柚和花椒產業。
其中,筍竹產業方面,按照“適地適樹”原則,以毛竹、高節竹、雷竹為主,其它筍用竹為輔;木本油料產業方面,則以發展早實薄殼核桃為主,油茶、油用牡丹為輔;在渠溪河、碧溪河流域海拔500米以下的紫色壤土分布區,則發展以紅心柚為主的柑橘產業;在樹人鎮、董家鎮、湛普鎮、三建鄉等鄉鎮海拔600米以下區域,則大力發展花椒產業。
通過幾年的努力,依托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豐都縣已新建產業基地22.5萬畝,涉及該縣30個鄉鎮(街道)、70個貧困村、7910戶貧困戶,貧困戶退耕面積達71866畝。
隨著這些產業基地的建立,當地林業主導產業快速壯大。長江、渠溪河、龍河流域新建8萬畝筍竹基地后,豐都筍竹基地總規模達20萬畝;武平、龍河等鄉鎮建設10萬畝核桃、油用牡丹、油茶產業基地后,該縣木本油料產業基地總規模達15萬畝;三、雙龍等新建3萬畝紅心柚基地后,該縣紅心柚基地總規模達20萬畝;董家、湛普新建3萬畝花椒基地后,該縣花椒基地總規模達8萬畝。
產業基地的快速發展,除了為當地農戶帶來產品、務工、土地流轉金、分紅等直接收益外,還為當地“一二三產互動、林工旅融合發展”打下了基礎。豐都縣就陸續引進武漢凱迪、龍璟紙業、成華人造板廠等企業,構建起集研發加工、市場拓展、品牌創建等于一體的產銷鏈。當地還依托森林公園、林業基地等,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積極開展避暑納涼、休閑養生、養老服務、自然體驗等生態服務,打造出以南天湖4A級景區、九重天連天棧道為代表的森林旅游品牌。
責任編輯:李敏
咨詢熱線
0391-568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