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安監局通報了一起污水處理站受限空間中毒死亡擴大事故,9月5日下午14:20左右,貴州省貴陽市高新區沙文科技園區轄區企業——貴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站進行抽水作業,16時許,1名工人測試水位深度,墜落到池中,另3名工人立即進行施救,施救過程中,3人相繼墜落到池中。16:30左右,經消防救援和120救治后,4名工人無生命體征死亡。 接到企業事故報告后,市、區兩級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處置。
貴州省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貴陽市高新區貴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5”事故的通報
各市(州)、貴安新區和省直管縣(市)安委會辦公室:
2018 年 9 月 5 日 15 時 56 分左右,貴陽市高新區貴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污水處理站進行抽水作業時,一名工人跌落污水池中,另三名工人在施救過程中發生中毒窒息,共造成 4 人死亡。
該事故的發生,主要暴露出以下問題:一是該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缺失,風險辨識管控不力、員工教育培訓不到位,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措施缺乏針對性,盲目施救導致事故后果擴大等問題突出;二是部分地區和部門開展工貿行業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確認工作不深入,對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監管落實不力,監管底數不清,執法檢查不嚴格。
今年以來,省安全監管局就進一步深化我省工貿行業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確認工作先后下發了《貴州省 2018 年工貿行業安全監管工作重點》(黔安監管四〔2018〕1 號)、《省安全監管局關于加強工貿行業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確認工作的通知》(黔安監管四〔2018〕2 號),以及轉發了應急管理部(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相關文件,并在 6 月 19 日至 22 日應急管理部對我省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確認工作開展了明查暗訪后,專題下發了《省安全監管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確認工作的緊急通知》(黔安監管四函〔2018〕11 號),這一系列文件均對進一步加強我省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確認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部署。貴陽市高新區貴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仍發生事故,后果嚴重、影響惡劣。為深刻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杜絕同類事故發生,現提出以下要求:
一、認真履職履責,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紅線意識,以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為核心,以督促企業切實強化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為重點,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切實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加大安全監管力度,深入安全專項整治,狠抓防范遏制事故各項制度和措施落實,推動安全關口前移,不斷提高事故防控能力。
二、切實加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監督管理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立即對本轄區內涉及有限空間的工貿企業進行全面排查整治,嚴格按照安監總廳管四〔2018〕4 號文中的《執法檢查表》開展監督執法,重點針對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不到位,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盲目施救導致事態擴大等問題。嚴格執法,對查出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上限處罰,督促企業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各項要求,有效管控有限空間作業風險,堅決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深入開展安全宣傳和“雙控”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管理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督促轄區內工貿企業進一步加強對有限空間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結合企業現場作業特點,深入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控”體系建設,全面辨識風險、評定風險等級、有效管控風險、實施風險警示和健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并落實對各類風險點、事故隱患的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切實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對于存在項目外包和員工流動性大的企業,要及時組織針對外包作業人員和新員工的培訓,使其能掌握作業風險及控制措施,提高員工自我保護和應急救援能力。
四、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嚴肅事故查處
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和“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要求,認真開展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查清事故原因,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和預防事故的措施。嚴肅處理不依法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不及時排查隱患、治理隱患,違規作業而導致事故發生的相關責任單位和人員。既要做到嚴格責任追究,更要舉一反三、吸取教訓、防微杜漸,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遭遇受限空間事故怎么辦?
1. 偵察檢測
偵察檢測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 了解事故類別、事故現場及周邊區域的道路、交通、水源等情況;
b) 了解遇險人員的位置、數量和傷亡情況;
c) 了解受限空間的結構、設施等情況;
d) 檢測受限空間內空氣狀況;
e) 評估現場救援處置所需的人力、器材裝備及其他資源。
2. 警戒疏散
警戒疏散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 根據偵察檢測情況確定警戒范圍,劃定警戒區,設置警戒標志;
b) 疏散非救援人員,禁止無關車輛、人員進入現場;
c) 實施現場管理,動態監測現場情況。
3. 安全防護
安全防護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 救援人員須佩戴有他救接頭的呼吸器,攜帶備用逃生面罩、通信、照明以及繩索等器材裝備。 進行井下救援時,如井下有水,救援人員應著救生衣或潛水服裝,并使用移動供氣源。
b) 安全員對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進行檢查,做好記錄。
c) 與進入受限空間內的救援人員保持聯系,時時掌握情況并做好接應準備。
4. 人員搜救及險情排除
人員搜救及險情排除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 分析現場情況,充分考慮救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確定救援行動方案;
b) 對所需進入空間的空氣進行持續性或者經常性地監測;
c) 進一步偵察探測,確定遇險人員具體位置;
d) 嘗試與遇險人員建立聯系,如有呼吸問題,通過風機送風或吊放氧氣(空氣)瓶等方式,確保遇險人員能夠正常呼吸;
e) 采用破拆、撐頂、繩索救援等方法救助遇險人員;
f) 遇險人員如受傷或不能行動,可采用軀/肢體固定氣囊、包扎帶等緊急包扎,使用多功能擔架、 傷員固定抬板等轉移傷員,交由醫療急救人員進行救護,
5、現場清理
現場清理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 對事故現場復查,確認現場已無遇險人員;
b) 做好登記統計,核實獲救人數;
c) 清點救援人員,收集、整理器材裝備;
d) 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責任編輯:葛
咨詢熱線
0391-568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