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規的指標,如平滑度、光澤度、白度、吸收性等都是獨立、單獨被研究的,實踐與理論表明,評價紙張印刷特性時,由于指標較多,不同指標對印品質量的影響不一樣,加之各指標間有一定的相關性,不能以某一性能指標作為標準來衡量紙張的質量評價。本文以實驗為基礎,分析噴墨紙表面特性與印品質量之間的關系,研究了其相互作用的機理,并通過評價模型,定量描述紙張表面特性對印刷品質量的影響。
1. 評價模型的建立及驗證
運用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別對紙張表面性能數據進行分析,確定出影響印刷質量的各單因素的權重,找出對印刷質量起決定作用的紙張特性。用圖像分析法分析印品的清晰度,用多元回歸分析法分析了紙張表面基本性能與印品質量特性(網點擴大、實地密度、清晰度)的相關性,并最終建立起一個由紙張表面特性直接反饋印刷質量的綜合評價模型,將數據代入模型,檢驗模型的正確性。
2. 紙張表面特性的綜合值
分別測試5種噴墨打印紙的部分表面特性,如表1所示。
其特征根及主成分貢獻率如表2所示。
依據表2數據可得出主成分分析的載荷陣,由載荷陣可計算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矩陣如表3所示。
5種紙樣的主成分綜合值如表4所示。
3. 印品質量綜合值
由于實驗數據過多,黑墨實地密度和印刷反差較大,故以黑墨數據為例,結果如表5所示。
4. 印品綜合值與紙張表面特性綜合值的回歸模型
以紙張表面特性綜合值為X,以印刷品質量綜合值為Y,建立回歸直線,判斷模型的相關性程度。利用SPSS中的回歸分析,可得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得總的表達式:
由式(5)可見,紙張表面特性中對印品質量起主要影響的因素分別是粗糙度、吸收性、白度和不透明度,光澤度影響相對較小。只要測出了紙張的相關表面特性,代入模型,就可以對印刷品質量進行定量的描述和預測。Y值越大則印品質量就越好,所選的紙樣就越適合噴墨印刷體系。
5. 回歸模型的驗證
將表1中的數據代入公式(5),計算可得回歸模型值Y,如表7所示。
由回歸模型驗證表7知,回歸模型值大小為#4>#5>#3>#2>#1,表明紙張的優劣順序為#4>#5>#3>#2>#1,此驗證結果與紙張表面特性綜合值計算結果一致,即該模型可以合理預測紙張表面特性對印品質量的影響狀況。
6. 結論
模型給出了具體的函數表達式,只要測試出紙張的表面特性,就可以通過模型和評價函數的計算,對不同紙張的印刷適性進行綜合模糊評價。該方法可以減少人為主觀的判斷,可為選擇噴墨紙提供客觀、快捷的科學依據。
責任編輯:葛
咨詢熱線
0391-568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