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5萬畝,直接惠及2萬余農民群眾……在重慶市潼南區,隨著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持續推進,這一組組林業數據正在不斷刷新。
潼南以“興林富民”為宗旨,緊緊抓住“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契機,努力“打造林業產業、創建綠色品牌”,實現了林業總產值20.8億元。依托新一輪的退耕還林,大力發展花椒、核桃、油牡丹、玫瑰、中藥材及林下經濟,通過不斷優化產業格局,形成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座座荒山已經變成能夠不斷生錢的“小銀行”。
發展林業產業 實現致富夢想
枝繁葉茂,一片片漫山遍野的核桃園,承載著一個個致富希望。劉建場是田家鎮第一批依靠種植核桃發家致富的村民,自幾年前開始種植核桃樹以來,收入增加了不少。除此之外,劉建場還搞起了林下養雞?,F在光是養雞的收入,一年就有好幾萬。下一步,劉建場準備再將核桃種植面積擴大,進一步帶動周邊農戶致富。
種植核桃,已成為潼南當地許多坡地村民的首選。除了田家鎮,古溪鎮、太安鎮等多地也開始種植核桃。全區核桃產業總面積達2.5萬畝,其中基地面積1.18萬畝,發展核桃企業20家。
核桃種植,只是潼南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眾多舉措中的一個。依托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特色產業等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潼南區大力發展花椒、核桃、油牡丹、玫瑰等為主的林業產業8.4萬畝,培育發展木本油料和中藥材的林業企業70多加,建成500畝以上的林業產業基地44個,基地面積6.82萬畝。
同時,加快潼南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步伐,將旅游與林業融合,凸顯區域特色,不斷延長產業鏈條。
創新發展方式 帶動農民增收
7月13日,潼南區別口鎮花院村村民孫少西一大早就跟著同村的幾名村民來到花椒基地上班?!俺鲎馔恋赜凶饨?,到公司上班還有工資,同樣是種地,這可比以前強多了”孫少西覺得,如今日子越過越好,這一切與實施退耕還林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所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
孫少西說,原本一家人的生活就指望著種玉米的幾畝土地過活,并沒有其它的經濟來源,雖然溫飽不愁,但想過好日子就幾乎不太可能。2016年,別口鎮開始了花椒種植,孫少西將自己的土地以每畝200元的價格出租給了當地一家花椒種植企業,并加入公司以勞務的形式換取報酬。
“家門口上班,做得好可能還有分紅,這樣的事可比打工強多了”孫少西高興地說。
孫少西上班的公司名叫穗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計劃投資4000萬元,擬在別口鎮花院村等地建設花椒種植基地?;ń返目偡N植面積將在1萬畝以上。將帶動2000戶以上農戶增收,增加當地固定就業崗位200個以上。
隨著種植基地一期的建設,已帶動312戶農戶增收,年均增收6100元以上(包括:支付給農戶的土地租賃費總共約61萬元/年,支付農民工資每月平均約11萬元),增加固定就業崗位50個。
通過“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發展模式帶動村民致富增收的例子在潼南還有很多,這不僅解決了企業人力問題,通過土地出租、從事項目建設,還能幫助農民增收,一舉兩得。
凸顯區域特色 加快綠色發展
2017年,潼南加大了生態修復力度,完成造林綠化2.6萬畝(其中新一輪退耕還林1萬畝),重點完成對雙江長灘子、崇龕菜花節景區、大佛寺景區等重要節點化,實施森林撫育1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
新一輪的退耕還林為林業產業發展奠定了有利基礎,依托新一輪的退耕還林,潼南加快發展林業產業步伐,鼓勵業主投入林業產業發展,在雙江、別口、群力等鎮新建花椒基地8000畝,在小渡、臥佛、上和等鎮新建中藥材基地3000畝,在古溪鎮新建佛手基地1200畝、桃樹基地1400畝。
接下來,潼南將繼續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及時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推動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林業特色產業,打造林業產業品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綠色產品的要求,達到富民增收的目的。
到2020年,力爭建成以核桃、花椒為主的木本油料和中藥材等林業特色產業15萬畝(其中500畝以上的基地50個,基地面積達到11萬畝),引進和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林產品加工型企業2個,林業總產值達30億元。
責任編輯:仇
咨詢熱線
0391-568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