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從浙江省金華市質監局獲悉,國家質檢總局日前發布了2016年度全國進口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質量狀況白皮書。其中,進口量最大的仍是日本,占進口總量(以貿易金額計)的67.8%,其次是韓國,占進口總量(以貿易金額計)17.3%。
據了解,2017年7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發布的GB/T33280-2016《紙尿褲規格與尺寸》新標準將正式實施。隨著紙尿褲規格及尺寸新標準時間的臨近,一些企業詢問,如今紙尿褲包裝上要放什么標準,要怎么放標準?是不是對替換現有標準?
日韓紙尿褲等產品是不合格“重災區”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是用于人體衛生的日用消費品,產品主要包括嬰兒尿褲、成人尿布、婦女衛生巾(衛生護墊)、衛生紙、面巾紙、餐巾紙等一次性使用紙制品。
2016年,質檢系統對進口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標準規定實施檢驗監管。2016年,共計檢驗進口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17194批,重量約190465噸,貨值約8.36億美元。進口產品生產國或地區主要有: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美國、加拿大、德國、印度尼西亞、瑞典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我國共檢出不合格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3780批,重量25958噸,貨值3.06億美元。2016年檢驗的批次不合格率為22.0%,重量不合格率為13.6%,貨值不合格率為36.7%,同比增加了-5.5%、23.8%、33.7%。
進口產品比國產產品更安全?
這幾天,我們制作了一份關于是否選購進口紙尿褲的問卷調查表,并隨機采訪了市區30名市民。結果,有8名市民表示,他們選擇購買日本、韓國等國進口嬰幼兒產品,認為進口產品比國產產品更加安全。有專家提醒廣大父母,進口嬰幼兒產品由于本身并不是專為投放中國市場而準備的,容易無中文標識或標識不符合要求,不應盲目信賴。
據介紹,貨物包裝不合格,主要是因為部分產品外包裝過于簡陋,未使用正規出廠紙箱包裝,直接采用塑料薄膜包裝銷售小包,商品運輸、轉運過程中易對貨物包裝造成損壞。另外,由于市場采購貨物運輸包裝不規范,貨物運輸、搬運、開箱等操作過程中容易造成貨物包裝破損。此外,其他不合格原因還包括衛生項目不合格,微生物指標超標,大多為餐巾紙、紙巾或衛生紙微生物不合格和菌落總數超標。其他不合格包括產品品質不合格、無有機認證證書、無毒理報告等。
針對進口一次性衛生用品質量狀況,專家表示,盡量從大型商超選購進口食品,查看產品是否加貼有中文標簽,合格的中文標簽應至少包括有品名、凈含量、配料、生產日期、保質期、原產國、進口商或經銷商等信息。如果沒有加貼中文標簽或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是不允許在市場上經營銷售的。在購買一次性衛生用品等消費品,應注意查看是否有條目齊全的中文標識或標簽。
原標題:日韓紙尿褲等進口產品,買得放心嗎?
責任編輯:仇
【中紙每日觀察】當前,國內除大中城市90%以上的0到2歲嬰幼兒使用過紙尿褲外,很多中小城鎮和相對富裕的農村地區,價格相對低廉的嬰兒紙尿褲市場也在逐漸擴大。因此,2017年的中國嬰兒紙尿褲市場將會繼續飛速擴張。
根據目前紙尿褲市場的品牌分布情況來看,曾一度大受追捧的大王、花王等進口品牌,因購買困難,價格高昂等原因,已漸漸被轉入第二集團,而且,在產品性價比方面,很多國產品牌價格相對不高的樣品優勢明顯大于“洋品牌”。由此可看消費者在選擇購買紙尿褲品牌時,更加趨于理性化,紙尿褲的性能越來越被更多的消費者所重視。
然而,有業界人士指出,紙尿褲是高技術低門檻的行業,沒有質量和品牌作為保障,新品牌要從該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不少企業坦言,如今市場的回應并不如當初預想的美好。目前,本土不少紙尿褲企業主要鎖定農村市場,依靠批發模式進入農村日用品市場。同時,依靠對外出口貿易,將一部分產品銷往非洲等地。不難看出,想要贏得中國媽媽的心,品牌營銷、技術升級等將是國內紙尿褲企業必須面對的。 (評論為中國紙業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咨詢熱線
0391-5688887